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

本站资源仅用于防诈科普和安全测试技术人员使用,禁止商用或传播

粗制滥造的本质,是因为“不会用”

最近在帮徒弟磨产品时,顺带聊到存储的问题。
他是做 DFM /DFL模型的,工作室规模不大也不小,最近正琢磨找个大容量、性价比高的网盘。说起来,这种情况其实不少人都遇到过。大陆的网盘价格往往便宜,但注册大多需要 +86 手机号。用接码平台虽然能凑合,但后期被盗号的风险很大。对普通资料可能无所谓,可模型这种动辄几百 G 到 T 的东西,一旦丢失,就意味着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上传,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,而且是当前无法解决的痛点。

图片[1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图片[2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
所以注册流程和两步验证最好自己掌握,这是最起码的安全感。

很多团队刚开始会去找能支持海外手机号注册的国内网盘,因为相比之下,国外网盘的月费少则几百、多则上千,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确实不算小开销。但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:AI 工具和模型在大陆属于敏感领域,不论你怎么压缩、加密,最终被下架或被和谐只是早晚的问题。

存储这块,至今没有特别理想的适配方案,最稳妥的做法依然是选择海外网盘,哪怕只是前期开个基础会员。


不过,今天想说的重点并不是工具选型,而是另一件更严重的事——大量误导性的 AI 内容,正在无声地浪费大家的时间。尤其在中文生态里,对此类内容的审核明显不足,导致劣质信息泛滥,反而干扰了真正有价值的讨论和积累,正是因为 AI 自动生成的内容本身就能靠点击量和广告收益存活,所以很多人没有动力去认真打磨结构,更不会去拆解文案、琢磨逻辑。写出来的东西只要堆满关键词、套几个流行语,看似有声有色,实则空洞无物。久而久之,信息环境被这些表面热闹的低质内容填满,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被淹没,甚至大厂没有经过学习的员工也会任由AI随意生成毫无营养的信息来上传。

最近一张用AI批量做号的微信截图流传在各个群里,有人自爆用AI在小红书做了一个庞大的虚假账号矩阵,通过售卖账号进行变现。

图片[3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
这已经不是个例。很多时候刷手机,会发现越来越难分辨真实和虚拟的界限。你在社交媒体、搜索引擎或视频平台上看到的内容,到底是人写的,还是机器生成的?甚至连所谓的“事实”,有没有可能只是 AI 的幻觉?

AIGC 的出现是一场互联网变革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:内容滥用。铺天盖地的低质量文章、关键词堆砌的段子和资讯,不断挤占搜索结果和推荐流。网络空间里,越来越多的内容成了噪音。

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文字。小红书上有不少细糠很可能是 AI 写的,音乐平台里充斥着 AI 合成的歌曲,甚至 Spotify 上有 AI 翻唱乐队,把自动生成的翻唱混入歌单,与真正的艺术家作品并列,播放量动辄上百万。还有人利用 AI 批量生成数十万首歌,再用机器人刷流量,最终获利上千万美元。

电子书领域也不例外。亚马逊上能找到不少 AI 写的书,比如某本关于野生蘑菇的烹饪指南,竟然建议读者用舌头尝来分辨品种。

图片[4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
如果你做的是粘性客户,真不建议通过这种邪修的方式

“内容农场”是指为了牟取广告费等商业利益或出于控制舆论、带风向等特殊目的,快速生产大量网络文章来吸引流量。让用户在寻找有用信息时不得不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。为了吸引眼球,一些账号甚至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或夸大事实,诱导用户点击。

曾和第一批徒弟聊过,当初他发布“西安突发爆炸”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,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,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,当时他们一层楼就有5家这样的机构,运营账号一千多个,但是现在不行了,因为很多人都被“坑”过,看到这种博眼球的文章干脆都不会点进去,反倒是用心写推文公众号的留住了粘性用户。

以前的内容农场借助廉价劳动力,批量产出文章,比如此前的山东“新媒体村”以及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假新闻影响美国大选等案例。现在,内容农场也正式从手工作坊进入了AI时代。

AI工具使得内容生成成本大大降低,单次浏览的收入即可覆盖成本。他当时还给我计算了成本:使用某国产AI模型生成一篇文章仅需0.00138元,而单次浏览的广告收入约为0.00145元,这种模式使得内容农场比以往更容易盈利。

“内容农场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,我先买一个热搜数据库,然后花费100多元,就能生成10万篇文章,最后加入广告,做好SEO,网站上线,等着用户点进来就行了。不难想象,资讯类网站未来大概都是这个模式。真人生产内容,成本太高,无法与AI内容抗衡,注定只能是小众网站。”

除了内容农场,一些平台也在利用AI进行SEO,把自己打造成为“内容农场”。

豆包此前为了在搜索引擎里权重更高,将用户和AI的聊天页面生成静态网页,然后被搜索引擎抓取,给自己引流。开发者社区稀土掘金也同样通过AI批量生成大量内容被谷歌抓取,这些内容缺乏实质价值,具有极强的误导性

图片[5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
AI出现之前互联网就充满垃圾,只是有了AI之后,生产垃圾的效率更高了,制造的垃圾产量庞大,而我们在处理这些垃圾的能力上显然是不够的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互联网上的合成图像将比真实图像更多,合成网站将超过真实网站,AI生成的文本也将多于真实文本:由机器产生的无尽内容,堵塞了一切,浪费每个人的时间。

图片[6]-粗制滥造的AI内容,正在污染整个互联网-老萬资源网

在做粘性客户的运营时,很多人容易走捷径,采取这种邪修方式,比如通过AI内容快速起量、短期刺激、刷数据或者通过虚假信息吸引用户。这类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,但长期来看,客户迟早都有后知后觉的一天,损招牌是迟早的事,以下是一些个人小结,对做自成交体系的广告联盟、CPS、站长SEO矩阵类的新手可能会有一些用。

  1. 信任感
    • 客户是否相信你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可靠。
    • 如果通过低质量、误导性信息或AI生成的垃圾内容获取客户,很容易破坏这种信任。
  2. 内容和服务质量
    • 高质量、稳定、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是粘性的基础。
    • 像AI自动生成的低质教程、灌水资讯,只会让客户感到浪费时间,降低依赖感。
  3. 操作体验与安全感
    • 客户都希望顺畅安全的资源到手使用
    • 如果你的产品存在复杂操作、被动风险(如账号易被盗、信息泄露),都会让客户产生焦虑,降低粘性。
  4. 长期价值感
    • 粘性客户需要感受到长期价值,而不是一次性的刺激或噱头。
    • 过度追求短期利益、诱导行为,只会破坏客户长期留存。
    • 邪修方式缺乏人性化,无法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培养粘性客户,就不要寄希望于快速、表面化的手段。长期稳定的质量、可靠的体验才是维护客户粘性最稳妥的方式。

禁止违规使用或商用,下载本站资源即视为同意本站所有协议,请下载后一小时内删除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下载或阅读本站资源即同意用户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