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刚接触这个圈子的朋友,可能会觉得聊“上岸”这事儿有点早,甚至有点滑稽。
但说实话,到了后期,反而是很多人绕不开的一道坎。人嘛,最开始解决的是温饱,再往后,眼光自然会放长远点。谁都不会想当一辈子过街老鼠,走到某个阶段,总得考虑退路。
收益这块就不展开说了,反正也因人而异。
最近这俩月,聊这个话题的人挺多的,
老万最早的第一份工作是某支付企业的产品经理,口罩前夕创业做海外转运仓,后来接触到了这一圈子,算是比较早接触跨境这块,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。
虽谈不上多专业,起码对这行里的一些逻辑、流程,算是摸过一遍,偶尔也会有些粗浅的看法,权当参考。
有人想转线上,搞电商、带货、跨境;也有人说干脆去线下整点火锅、小吃,后面搞搞加盟。
想法其实都不奇怪,但也挺典型的——基本都是根据自己平时能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的判断。
说实话,有这些念头的人,大概率是没真做过生意的。
为什么一般都不太建议?先说线上吧。
电商、跨境这些,在外面看着挺热,其实早就是资本和平台高度控盘的局了。哪怕你搞个团队,真想在里面分一杯羹,初入场的考验就是流程、打法、渠道,总结来说,这些热门赛道卷,卷的可怕,对小白来说,、营销、推广都得从头学,在这种状态下贸然入市,赔光是大多数的。
有人觉得招几个懂行的员工就能解决问题了,但真上手你就会发现,招人不难,难的是管理——人心思变,流程标准不清晰,很容易出了问题还找不到源头,人员的慢工怠工各类问题,是很耗费精力打磨规矩的,更不用觉的这些活丢给运营自己做甩手掌柜就万事大吉了,好项目在小圈子里流通,好员工也是。
做老板,不是当甩手掌柜,尤其是刚起步那段时间,什么事都要你亲自盯,老板不懂的越多,摊子就越乱。
简单说一句,如果不是非常清晰自己想干什么、能做什么,其实“上岸”反倒成了另一种迷茫。
线上项目的核心,其实就是在流量热点上做博弈。
刚起步的时候,往往最先遇到的,就是同行的打压,真起来了,又容易被平台规则或者资本盯上。
有些人为了冲一波热度,会搞些低成本的机房S粉和订阅,这些方式基本是躲不过平台监测的,号直接就废了。
流量被卡死,再想做,就很难有起色。
另外还有各种阴招,比如恶意差评、批量退货刷C的盯上你的账号卡对刷之类的,层出不穷,初期是破防崩溃,扛不住找不到解决方案,就是赔钱呗。
这些东西不说透,也不稀奇,混过一段时间的,多少都碰到过。
线下这一两年看着挺热闹,餐饮、小吃产品,预制菜品,确实吸引了不少人去投。但真要说适不适合普通人,可能大多数时候都不太适合。
能在本地把生意做起来的,背后都有自己的根基,或是人脉,或是渠道,或者就是纯粹的资源倾斜。你哪怕生意做得不错,营销也算到位了,碰上几轮审查或者政策上的小风小浪,很可能就扛不住了,老万不开黑页,懂的自然心中有谱。
那到底干点啥合适,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,得看自己熟不熟、了解得深不深。
“信息茧房”这词不少人听过,说白了就是自己看到的就以为是全部,但世界不止眼前那点朋友圈。
举个实际的思路,不一定适用所有人。比如房产这块,现在不少地方的房价确实下来了,断供的、滞销的都有。这事表面上是房价问题,但往深了看,影响的是地方财政,尤其是土地收入。
地方财政要维持,KPI又在那摆着,那接下来有可能在哪些口子上想办法平衡?企业税固然是大头,但“非税收入”这些弹性项目,也可能会被盯上。
这些东西不是让你去研究政策,而是试着从大的环境中,找点蛛丝马迹,看有没有能结合自己经验的点,稍微绕远点,安全一点,持续性可能才强一点。
![图片[1]-关于资金安全和投资的问题-老萬资源网](https://www.saiface.xyz/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截屏2024-09-17-00.51.35-1024x300.png)
非税收入是个啥
比如罚没收入/出让拍卖资产/公共资源管理权,现实生活中通过什么来体现呢,比如企业、个体的各项检查,电动车摩托车检车费这些,都可以叫非税收入
第二个就是公共资产了,比如资产拍卖,商铺,房产,这些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,普通人都有权利参与,深入的就不去讲了
![图片[2]-关于资金安全和投资的问题-老萬资源网](https://www.saiface.xyz/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截屏2024-09-17-00.54.34-1024x497.png)
再说另一种思路吧,就是用 TG 上的流量资源,去对接白产项目,对接个直播公会直播收打赏这类。
这种方式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,老早就有人在做。要说缺点,就是损耗略高,操作上稍微麻烦点。但好处也很明显——路径相对干净,风险分散。注册地可以选在一些偏远的县城,小成本运营,合规纳税。
逻辑上,其实跟上面说的非税收入是一回事,都是在“表面合规”的框架下,把路子走顺。只不过上一个主要靠的是非售卖类的收入入账,这类核心是“打赏”机制。
这种路径对接得稳不稳、收款是不是顺畅,核心看的是你怎么设计账务和前端逻辑。能不能走得久,关键也不在平台多大、项目多火,而在于能不能融进去,不被当成异类。做项目,尤其线上,只要不想着一口吃成胖子,一点点打磨,其实是能走出节奏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